来源 | 物联网空间站
原创 | 飞鸟黄
摘要:我们回顾了今年以来平台产业的主要事件,一切都在印证,云计算江湖未定,发展可期。
从第一个吃螃蟹的AWS开始,2006年,亚马逊宣布投资创立AWS云计算,最初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电商业务需求,而后才自然过渡到一种IT能力供给模式。
国内同样如此,2008年,淘宝、支付宝猛增的数据量让阿里巴巴预感到计算力即将到达瓶颈,阿里云的建设被摆 上日程。此后经历几年的不断试错与维稳,终于率先成为国内公有云第一梯队排头兵。
国内外两大巨头,均在其电商业务的基因上,率先感受到了数据量的变化,孵化出了“随时随地按需服务”的新时代IT理念——云计算。
此二者以后,群雄并起,攻城略地。
尤其是2017年的国内云计算市场,充斥着资本的喧嚣及厮杀的号角。
0元中标事件,引来诸多质疑;
逼近行业底价的CDN价格战,惹得中小厂商苦不堪言;
有人密集融资,层层刷新单轮融资最高记录;
还有人黯然离场,挥挥手表示将专注原有业务……
当时光辗转到2018年,市场上讲云的多了,做云的也多了。云计算产业在平静与喧闹中保持前行。
1.公有云逐步走向成熟
在今年9月Gartner 发布的云预测中,预测2019年市场将增长17.3%。增长最快的部分——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预计2019年将增长27.6% 。
但在更早的5月,Gartner还发布了一则2018公有云IaaS魔力象限,其中入围者,仅剩下了AWS、微软、谷歌、阿里云、Oracle和IBM这6家超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提供商。相比于2017年14家入围的盛况,清场趋势已经显现。
同理可以印证到国内,虽然云计算的发展相比国外略有几年滞后,但公有云IaaS也推出了接近10年,因为极高的资金和技术门槛,后来者要加入已经不够现实,而包括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金山云、天翼云、UCloud、青云等在内的几家主要竞争者,未来将持续展开市场份额的拉锯。
不过,有个小插曲可以一提。
今年4月,阿里云副总裁李津在云栖大会上表示:“中国只有两种云,一种是拿来主义的云,一种是自主可控的飞天云。自主可控才能走得更远。”
此话一出,一时引起云圈的轩然大波。华为云、青云、易捷行云EasyStack等圈内企业纷纷发声,将开源与自主可控的争端推上焦点。但最后,大家都提到,其实不用过多讨论黑云白云的区别定义,云计算企业应该专注于踏踏实实地做好产品,解决企业需求。
因为整个云市场其实还很大,除去互联网企业以外,大量的传统IT客户还没有往云上转,但最终他们都会转到云上。这是趋势,对于云厂商来说,这也将是最大的动力。
深耕技术,以期青睐。公有云厂商都在蓄力等待着产业爆发的时机。
2. 云平台加速向物联网平台演进
3月底,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在云栖大会深圳峰会上高调宣布:IoT 是阿里巴巴集团继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后新的主赛道,阿里巴巴全面进军IoT。
此后的几个月,阿里云物联网小镇、阿里云2000公里猪、阿里云与工业巨头西门子签署合作协议等等词汇频频在大众面前亮相,俨然一副要从城市、农业、工业等垂直领域实现包抄的场面。
正是以阿里巴巴进军IoT为典型,2018年云平台的变化,就体现在行业整体向产业物联网平台加速演进的趋势上。
《物联网平台市场报告2018-2023》揭示,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转型成为一家物联网数据驱动的公司”作为企业的高优先级战略,物联网平台市场将在2018年加速发展。
如同马化腾在5月的腾讯云+未来峰会上所讲的,现在很多企业和机构不仅仅满足于把数据存储和计算平台迁移到云端,简单地使用基础设施层(IaaS),而是开始深度拓展平台和软件层(PaaS和SaaS),开始把云看成是汇集智慧、进行创新的平台。
再看9月底,腾讯宣布成立六大事业群,其中就有一个面向产业互联网的组织结构——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从人联网、物联网,到智联网,腾讯云的战略地位调整,体现出产业物联网的重要性。
回头想想,工业互联网、智慧零售、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等项目都在今年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在其中起着中枢性关键作用的物联网平台,也逐渐获得发展。近日,特斯联宣布获得B1轮12亿元融资,其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应用技术为核心,将城市级智能物联网平台作为企业定位的特性,再次证明了物联网平台现在以及未来的光明前景。
横向,物联网平台的场景覆盖变得多样化;纵向,垂直领域云平台的纵深覆盖更加深入。做好物联网行业解决方案,成为了云平台厂商转而关注的重点之一。
3. 更为突出的关键词,边缘计算
随着物联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数据量的猛增,这一年,云平台厂商还有一个关注重点——边缘计算。
不是所有数据都要上传云端存储,更多数据可以在边缘侧收集处理;
很多场景对时延要求较高,上传云端的反馈时间会让数据失去价值;
相对云端的数据集中上传,分散在边缘的计算可以大幅降低数据安全风险。
高效、实时、安全性的特点,都是边缘计算的独特优势。近来,包括公有云提供商、网络通信提供商、视频监控提供商、CDN提供商以及工业设备/服务提供商等各方,都在边缘侧有所动作。就连阿里云在云栖大会发布的首个IoT边缘计算产品Link Edge,也只是冰山一角。
4. 大型故障事件带来的多云战略思考
要说云平台的2018一路扎实前进,顺风顺水也不对。
6月,阿里云出现短暂访问异常,导致知乎、今日头条、滴滴等大型互联网平台一度服务不稳定。8月,腾讯云爆出故障,导致一家初创公司放在云服务器上的数据全部丢失。
这样的事件不用过多举例。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客户对云服务商的依赖越发加重,简单的一次小故障,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非常严重。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多云未来必将成为用户的最佳选择。至于云厂商,打通API、服务、架构、生态标准,加强多云的实践探索,则是必要的关键。
5. 借力崛起,物联网生态发展的春天
如果我们一直谈巨头今年的战略变化,你可能会觉得云平台是巨头的事?
独木难成林,物联网碎片化的特性,传统行业本身的知识门槛,都导致了云平台的建设并不是有钱、人多就能做到的。
2018年全国各地的科技峰会,都在说明云平台巨头们积极拥抱广大中小企业及开发者的开放态度。技术、市场、标准等词汇,都在被反复提及。
AWS技术峰会2018——主题:所建不凡;
云栖大会2018——主题:驱动数字中国;
2018腾讯“云+未来”峰会——主题:焕·启;
2018年华为全联接大会——主题:+智能,见未来
ICA联盟物联网万亿生态伙伴聚合峰会;
华为IoT生态者开发峰会;
研华物联网共创峰会
……
6. 总结
如此一来,我们回顾了今年以来平台产业的主要事件。包括获得最大融资的好消息,无奈故障的坏消息;稳定收割的公有云市场;进军物联网的战略雄心;随着物联网发展而不断增长的产业经验……一切都在印证,云计算江湖未定,发展可期。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